一次别离 جدایی نادر از سیمین (2011)
导演: 阿斯哈·法哈蒂
编剧: 阿斯哈·法哈蒂
主演: 佩曼·莫阿迪 / 蕾拉·哈塔米 / 萨瑞·巴亚特 / 沙哈布·侯赛尼 / 萨日娜·法哈蒂 / 梅里拉·扎雷伊 / 阿里-阿萨哈·萨哈巴齐 / 巴巴克·卡里米 / 吉米娅·侯赛伊妮 / 希尔·亚齐丹巴克什 / 萨哈巴努·佐哈多
类型: 剧情 /
家庭
制片国家/地区: 伊朗 / 法国
语言: 波斯语
上映日期: 2012-11-13(中国大陆) /
2011-02-15(柏林电影节) /
2011-03-16(伊朗)
片长: 123分钟
又名: 伊朗式分居(港) / 分居风暴(台) / 内达与西敏:一次别离 / 纳德和西敏:一次离别 / 纳德和西敏:一次别离 / 别离 / A Separation / Nader and Simin, a Separation / Jodaeiye Nader az Simin
IMDb链接: tt1832382
豆瓣评分
引用 8.7 200271人评价 5星 48.3%
4星 41.3%
3星 9.5%
2星 0.7%
1星 0.2%
好于
95% 家庭片
好于
94% 剧情片
一次别离的剧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纳德(佩曼•莫阿迪 Peyman Moadi 饰)与西敏(蕾拉•哈塔米 Leila Hatami 饰)是一对夫妻,他们的女儿叫特梅(萨日娜•法哈蒂 Sarina Farhadi 饰)。西敏希望一家三口移居国外,但是纳德坚决反对,原因是纳德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照顾。两人为此对薄公堂,准备离婚,但是法院驳回了她的请求。西敏赌气回了娘家。西敏走后,纳德分身乏术,聘请了一位护工瑞茨(萨瑞•巴亚特 Sareh Bayat 饰)照顾父亲。但是,父亲如厕问题始终困扰瑞茨,依《古兰经》教义,她感到禁忌重重。瑞茨的女儿陪伴在她左右,也令她分神。几个回合下来,纳德某次回家发现,父亲被绑在床上,出离愤怒的他推倒了瑞茨。没想到怀孕的瑞茨竟然流产,瑞茨丈夫怒不可遏将纳德告上了法庭,他们各执一词,然而真相却出人意料……
本片在61届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、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。 ©豆瓣
一次别离的演职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13 )
阿斯哈·法哈蒂 导演
佩曼·莫阿迪 饰 纳德 Nader
蕾拉·哈塔米 饰 西敏 Simin
萨瑞·巴亚特 饰 瑞茨 Razieh
沙哈布·侯赛尼 饰 霍贾特 Hojjat
萨日娜·法哈蒂 饰 特梅 Termeh
一次别离的视频和图片 · · · · · · ( 预告片6 | 添加视频评论 | 图片582 · 添加 )
一次别离的获奖情况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)
最佳原创剧本(提名)
金熊奖 最佳影片
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· · · · · ·
一次别离的短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51955 条 )
1435 有用 桃桃林林 看过 2011-11-02
一个有信仰的国家才能发生的道德纠结。手持与频繁的主观镜头将观众带进他们的世界,甚至会错觉自己也是当事人。对角色感情细腻且准确的把握让你的情感天平反复在两组家庭之间。对角色心理暗角和懦弱一面的剖析,让人忍不住叫好。情节上波折不断,是生活的力量。与《关于依丽》一样,与众不同的伊朗电影
384 有用 亵渎电影 看过 2011-11-02
不愧是柏林金熊奖的口味,白描了伊朗普通小市民的生活现状,时刻可以感觉一股政治气息。那股打官司的劲头都因生活困境而起,只是导演对于刻画人物时刻保持着客观性,而且悬念设置恰到好处,片子如行云流水般冷酷而又充满人情味,虽称不上大师之作,却也是一部足够优秀的文艺佳片!
394 有用 TORO VAN DARKO 看过 2011-11-05
两个平凡的家庭被卷入了一场谎言与真相,道德与信仰的风暴,片尾法院走廊上的夫妻俩中间隔着破碎的大门,看似能轻易跨过却实则深如鸿沟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总是这样触不可及。影片始终让观众跟角色们一起处在焦虑怀疑矛盾的情绪之中,直到字幕出现都仍在等待某种答案。或许这本就是一道无解之题。
291 有用 不流ᝰ雾岛夜随 看过 2012-01-25
格局无需大,笔触只要深。
182 有用 婴儿葛葛 看过 2011-02-23
不得不说,近两年的金熊作品,质量都没法跟戛纳威尼斯比。这种故意展现伤痛让人看的作品,实在没有高段到哪里去。
> 更多短评 51955条 为什么被折叠?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,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。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,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。如果认为有问题,可以 联系豆瓣电影。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
一次别离的话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条 )



一次别离的影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1274 条 )

在分离中寻找空间 ——《纳德和西敏:一次别离》评析
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
一、译名的“分离” 把英文片名"A Separation"直白地译成“一次别离”似乎是欠妥的,个人觉得译成“分离”或许更为贴切。一来,导演阿斯哈·法哈蒂在接受采访时也说,“Separation”涵盖了诸多的层面,如何去理解,这个问题需要留给观众自己。"A Separation of...."这个语法结... ( 展开)


朴素的力量
首发原创中文字幕:http://bit.ly/um0imL 总有人说大师级的电影和小成本电影就是不一样,非要拿这部电影和那些动辄投资上亿,充斥着娴熟手法的电影做横向比较。殊不知,当泰伦斯·马力克走近了科学Dis了covery,伍迪·艾伦掉起了书袋意淫了巴黎,这样一部安静讲故事的电影的... ( 展开)


三十万成本肉搏六亿制作
尽管一直没觉得奥斯卡能说明多少问题,但作为电影人对奖项的理解肯定不同于我们观众,说什么不在乎得不得奖八成都是逗咱玩呢。 最佳外语片向来是含金量很高的一个奖项,很少走眼。今年呼声比较高(国人)的和真正的热门。《金陵十三钗》以及《一次别离》是我连着两天看的。坑爹... ( 展开)


从【纳德与西敏】到伊朗电影印象
去年的《纳德和西敏:一次别离》(后文简称:《一次别离》)从柏林电影节夺得金熊奖之后,几乎一路横扫美国各个影评人协会的年度最佳外语片,最终也包揽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。送上一句实至名归有着马后炮的谄媚,对于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度,《一次别离》里的世界应... ( 展开)


善恶生死的信仰力量
在去年的国际影坛上,《一次别离》可谓横空出世,从柏林的“金熊奖”到奥斯卡的“最佳外语片”席卷全球。这部伊朗电影凭借其真实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,打动了评委和观众。东西方不同文化与习俗的人都能够理解影片中的伦理和世故,两个家庭的悲剧胶着在一起,社会阶层,年龄和信... ( 展开)


出国的问题
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
伊朗同学喝了铁观音就震惊了。觉得so good。 伊朗当然是很有意思的。曾经有伊斯兰共和党和伊斯兰自由党,总之要加个伊斯兰。。还有自愿军。。先不说这个。 请伊朗同学m来喝茶的主要原因是想聊聊之前看的电影<a separation>。m说他在伊朗的时候就开始关注那位导演,结果是今年... ( 展开)


伟大电影的特征
<一次别离>(伊朗式分居)属于那种伟大电影。故事平平却拍的惊心动魄,取景简单,人物简单,却剪辑的行云流水。 对于电影而言,善恶分明的故事,电影中有好人有坏人,有非常强烈的善恶冲突,最后无论是大团圆式的惩恶扬善,还是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式的无奈结尾。都会比较好... ( 展开)


《纳德和西敏:一次分离》:自由的代价
伊朗电影《纳德和西敏:一次分离》,寻求的并不是一场缝合,而是另一个分裂的起点。在我,电影的第一主题有关女人对“自由”的寻求,但此主题是如此秘密,女人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几乎不算长,因为电影大部分笔墨基本都花在妻子回娘家之后,丈夫和女儿在家中发生的一系列琐事和... ( 展开)


转自《世界知识》 电影《别离》与伊朗的困局
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
转自《世界知识》一个“编码/解码”的游戏:一面精心编织着结构巧妙的家庭伦理故事以绕开审查制度,一面似又在试图煞费苦心地引导、激活观众心中的“伊朗现实”。面对西方力量以及内部阶级矛盾的双重撕扯,个人选择已不再是走出牢笼的希望。 伊朗导演阿斯哈·法哈蒂... ( 展开)


柏林电影节专访《内达和西敏》导演阿斯哈·法哈蒂
凤凰网娱乐柏林讯 伊朗影片《内达和西敏:一次离别》近日亮相柏林电影节并得到观众的极大喜爱。目前在电影节场刊Screen的观众评分页上,本片得分最高,位居第一。导演阿斯哈·法哈蒂接受凤凰网娱乐独家专访。谈起跟中国相似的严格审查制度,阿斯哈说,“在伊朗,导演们也不会跟... ( 展开)

讨论区 · · · · · ·
好几个想不通的地方 | 来自九月的风 | 2 回应 | 2020-08-07 |
西敏的头发也太美了吧~ | 来自lua | 2020-08-07 | |
关于谁拿走了钱 以及 保姆的工资 | 来自LORENZO 洛伦佐 | 196 回应 | 2020-08-05 |
为什么在瑞茨拒绝赔偿款并说明真相后,西敏还是带... | 来自夹心硬糖 | 4 回应 | 2020-08-05 |
我觉得这片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,应该可以证明奥... | 来自rvin | 25 回应 | 2020-08-05 |
关于《一次别离》的问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37个 )
假如他们家三人都移民了,那老人怎么办? 6人回答
女儿到底选择了谁? 48人回答
> 全部37个问题